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出自李白《独坐敬亭山》,抛开山形、山貌的描绘,用十个字把山的人性活现在了读者眼前,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这两句意思是:云、鸟都去了,如今只剩下一座敬亭山与孤独的我彼此相望了;我久久地凝视着敬亭山秀丽的景色,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久久地凝视着我。

李白对皖南山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曾数次漫游宣城一带。这首诗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诗人54岁时,盘桓于宣城期间,游敬亭山写的一首小诗。由于诗人的政治抱负落空,也由于他看到了政治的腐败黑暗,因而精神上深感孤独,便把情感和热爱之情倾注到了自然景物上。诗人表现自己对敬亭山的依恋情怀,实际上是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平和厌弃。

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敬亭山的静,敬亭山的孤寂。你看,鸟儿全都离开敬亭山高飞远逝了,极目长天,空空荡荡,了无余物。山顶上仅有的一片孤云,也在慢悠悠地向天边飘去。鸟去山空,云去山孤,眼前只剩下一座默然无语、形影孤单的敬亭山。这里,敬亭山的孤独,不就是诗人心中无限孤独寂寞的一种反映,一种象征么!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敬亭山以人的品格、人的精神和生命感,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深厚的感情。人与山仿佛是早已相识的知己,是早已熟悉的朋友,此时相顾无言,似乎是在默默地交谈着知心话。这里,人性与物性自然契合,诗人以内心的孤寂情感看山,山便显出孤寂的色彩,山的孤寂,反过来又映衬、凸现出诗人的孤寂来。

很显然,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一体的思想境界。古人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山水等自然景象在被审美观照时,往往被人格化,成为具有人的思想、性格和感情的有情有义之物,而不是单纯供人欣赏的自然。这种物我一体的审美思想,使人得以以山水自然为知己。李白与敬亭山脉脉含情,心灵沟通,正反映了我们民族的这种审美心理。

自然有情,人“无情”,是这两句诗透露给我们的另一个信息。诗人屡遭冷遇赐金还山,理想抱负不得实现,晚年寂寞凄凉。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剩下静谧不言的敬亭山了。人与山同处孤寂之中,看来,诗人只有以山为友,山亦以诗人为友,才可能驱散心中的一丝孤独,得到某种精神上心灵上的安慰。

总之,诗句融情入景,情景合一,倾注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人的心灵与自然高度融合,创造出这首小诗恬静、孤寂的境界,韵味无穷。无怪乎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盛赞这两句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