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演讲《无声的中国》读后感600字

鲁迅的这篇演讲是在1927年完成的,那个时期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为了争夺各自利益,搞得民不聊生。演讲中提到的浙江与陕西的战事就是军阀之间的混战。作为新文化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拥护者,鲁迅在推动白话文,普及白话文的改革中贡献了巨大的作用。

在政局动荡的同时,中国当时的文化界也有很强烈的思想碰撞,“五四”运动之后兴起的新思潮以普及白话文以及倡导用白话文写作为主要观点,号召大家都摒弃旧的思想传统,用新形式的文学来吐露心声,并以此扩大新思想的影响范围,将革命的思潮传播开去。鲁迅此篇演讲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此,他在文中称当时的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成为了一个“无声的中国”,没有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古文晦涩难懂,会古文的人很少;第二点是白话文普及率虽高,但受到了很多阻挠和反对。针对这两点,鲁迅先生作出了反驳和议论,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讽刺那些食古不化的封建保守派,让人觉得道理深入浅出,很容易理解。“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连他长指甲都不肯减去的人,是绝不肯剪去他的辫子的。”鲁迅在演讲同样对国人骨子里面的奴性和对问些变革的迟钝性给与了强烈的抨击。最后更以“一是抱着古文死,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告诉人们新文化革命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这篇演讲继承和发扬了鲁迅先生的一贯风格,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于嬉笑怒骂中讲清道理,很容易便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鲁迅的演讲《无声的中国》读后感600字

赞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