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手心里的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也是我最敬佩的女性。这本书用自传体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作者充满挑战和传奇的一生。

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在她仅仅一岁多的时候,一场突发的高烧使其失去了听力和视力,从此海伦变成了一个又盲又聋的儿童。无情的生活可谓是给了她迎头痛击,未来会有多少艰辛困苦在等待这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在书中的开头,作者就提出了对现实世界的渴望:在我生下的第二年的二月里,“我”突然生病,病魔夺去了“我”的视力和听力,后来“我”更加害怕,世界里充满了孤独和冷清……

莎莉文老师非常理解和包容海伦,耐心细致的帮助她,鼓励她不要向命运屈服,而她也没辜负老师的殷切希望,凭借灵巧的双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因为耳聋的缘故海伦只能含糊不清的发音,为了能和人清楚说话,她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同时, 莎莉文老师还邀请萨勒博士教导海伦,让她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她感受每次发音时声带的震动,想方设法让她“听懂”声音。经过年复一年艰苦卓绝的训练,海伦终于能像正常人  一样流利讲话。

光阴似箭,海伦也渐渐长大。在老师的循循善诱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她以优异的成绩上了中学。面对更为复杂的中学课程,她不能像其它听觉、视觉正常的同学那样轻松学习,只能花更多的时间、付出成倍的努力来消化知识,灵巧的手指也磨出了一层茧。尽管有时感到苦和累,倔强的她却不肯认输,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还给自己定下了“我要去哈佛大学!”的目标。这在当时,对于正常的孩子都不是易事,更何况又盲又聋的海伦了。但是,笃定的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因为她坚信:总有一天,理想会照进现实。

 天道酬勤,这一天终于来临。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海伦进行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A(优)成绩,就这样,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充实的大学生活。并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大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赞 (3)